当前位置: 首页 >> 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民族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总结报告 >>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在“协同发展、传承创新、彰显特色、争创一流”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以坚定文化自信为途径加强德育;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为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多元素交叉融合为途径,激发学校的发展动力;以开展校地合作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民族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拔尖艺术人才

7年来,共同体联盟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成果逐步显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艺术人才4万余人,就业率达96%以上,为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学培养了优质的艺术教育师资,为全国文化事业单位培养了艺术工作骨干。一大批艺术人才已成为国内外的卓越拔尖文艺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产出了一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7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获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43个,省级27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10门,省级4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国家级2个,省级9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6个,省级5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含重大、重点)4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14项。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5项,铜奖19项,省级金奖56项。师生作品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近2000项。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200余场,大型民族创新创意活动100余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300余场,完成校地合作项目500余个,创作近万件文化创意产品。组织面向社会的各类展览、演出800余场,师生参与数达10万人次。

(三)以经典艺术创作成果示范引领,牢固树立了文化自信

共同体联盟院校把树立文化自信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植入广大师生的灵魂之中,为其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7年来,共同体联盟院校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建设成具有艺术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了师生全覆盖。同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创作了《草原英雄小姐妹》《西部版画新力量》《阳光下的麦盖提》《大美长白》《小萝卜头》《独龙情怀》《独库英雄》《青春正能量—优秀小剧场话剧校园巡演》《长白美眷》《南门客栈》《茶马古道梦·一带一路情》等一批颂扬主旋律价值观的作品,并在国内20余个省市和周边国家巡演(展),通过文艺作品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环境。同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中的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文艺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撑,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贡献力量。

(四)广泛开展校地合作,提升了服务社会能力

共同体联盟院校在国家、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7年来,共与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在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制作和展演,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数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以及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共同体联盟院校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开展文化扶贫活动100余次,受惠人群达10万人次。

经过7年推广实践,该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引起了高教同行的广泛关注,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文旅部、各省(区)和教育厅领导到共同体联盟院校调研,均给予了高度肯定。该成果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内涵发展、提升培养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全国艺术类院校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随着推广范围的扩大,成果作用的加强,该成果还将在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另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也有助于为域外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样本,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