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简介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1-03-17    浏览次数:

纪实影像人才培养遵循三条学习线路:一是观念与思维方式的认识与培养,二是媒介历史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梳理,三是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升。

(1)媒介历史的回顾与梳理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后阅读、课前测验、读书心得、课堂讨论等方式,首先在《视听语言》课程中梳理人类传播媒介历史中,确立纪录媒介的独特地位、社会功能,认识纪录媒介的本性;其次,通过《纪录片观念与语言》课程,了解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和各种风格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和经典作品,树立宏观的专业历史观。

(2)视听语言的掌握和视听思维的培养

将电影电视为主的视听媒介看作是有着独特本性的传播媒介。在《视听语言》课程,视听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的黑板,主要采取理论认知、视听实证、实践性作业验证等方式,使学生摆脱传统文学思维的定势,认识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能力,能够初步运用视听语言传情达意,讲述故事。

教师在阐述理论观点时,必须用具体的视听示例加以证明,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视听小品写作),要求学生只能用非对话、非文字的视觉、听觉元素去表达意义,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本体的领悟,自觉运用本体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

(3)视听心理效应认识

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语言学、传播学、符号学进行教学,形成多学科交叉、复合的综合性教学格局。在《视听心理学》课程中,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成果引入影视,通过实证和视听心理实验,直观地让学生认识视听媒介的纪录本性和视听幻觉的功能,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影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视听生理、心理效应来了解和认识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一门艺术和一种语言的特性。

(4)通过元素训练学会运用视听语言去纪录现实、揭示真实

通过《摄影基础》、《剪辑》、《影视照明》等课程,在学生掌握影视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在《纪录片基础》等课程中设计一系列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实践性作业,训练学生在记录现实的同时,通过各视听元素去揭示真实,表达对摄影机前的现实的态度和主观思考。

(5)田野调查与生命教育

多数纪录片教学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巧和技术的学习。我们的纪实人才培养,特别强调将纪录片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手段,注重通过田野调查、社会问题观察、创作总结、教师垂范等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注重通过认识自我,体验生活,尊重人性,感悟生命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注意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态度,把握创作的道德尺度和伦理关系,体现出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