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简介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1-03-20    浏览次数:

一、筑牢两大理念,驱动教育模式变革

1.立足“文艺培根铸魂”思想内涵,推进“三全育人”改革

立足“文艺培根铸魂”思想内涵,切实将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重要依托,在史论课程融入“四史”内容、在作品分析创作等课程融入“英模题材”“青春励志”等专题、在开放性实践课程聚焦中国精神红色基地及“杨善洲”“张桂梅”等时代精神具象化表达,建立尚德修艺、德艺互融机制。

2.坚持“艺术介入生活”价值取向,夯实“服务社会”功能

“艺术介入生活”,首先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价值导向,践行“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方针。产出多个原创舞台艺术精品,如《星际奇遇记》《晚安,雨林先生》《天边那道双彩虹》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精品;《永远的保尔》《小萝卜头》《张桂梅》《约定》《梨花树下是我家》《山路情深》《新中国进行曲》等省部级红色精品,“出戏”带动项目从而促进“出人”。

“艺术介入生活”,还体现在对艺术力量参与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坚持与探索。“戏剧+”项目致力于服务社群,突破传统剧场边界,运用戏剧手段介入生活中多个领域。在“脱贫攻坚”“非遗传承保护”中贡献突出,运用戏剧力量介入生活。

二、落实三项举措,创新教育模式内涵

坚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学科制度与专业制度一体化建设,建立以“课程要素”为主配置资源的经费管理制度,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一体化发展,创新教育模式内涵。

1.培养体系重视“用”

以戏剧文化与区域社会研究为导向,增强专业对接适应社会能力,落实专业建设服务社会的目的将戏剧与服务区域、服务文化结合起来,如《水莽草》《问心》《露茗》等优秀剧目聚焦多民族聚居区域发展的关系、戏剧文化与区域社会关系。

2.课程体系强调“博”

打破传统戏剧教育中以“专业”为单位构建的单一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改革强调专业重组与激活,强调专业间深层渗透与综合,摸索并形成突破编表导专业划分、多学科领域集成与交叉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成果相互转化的机制。

3.管理机制聚焦“活”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开放性实践课时比率,用社会参与直接检验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育路径。构建研究力量集成化、教学组织项目化、问题探索自主化的灵活的管理机制,产出《孤独的星空》《11站台》《再见,2014》等体现强烈社会责任的优秀剧目。

此外,在检验推广环节严把4道关口,推进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