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探索新时代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应用推广
    • 应用推广

(一)提高美术人才质量。

以“成果+课程+教学”三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能力强,创新思维广、成果质量优”的人才品牌。培养从事美术专业人才4000余人,美术教育1000余人,艺术从业者1700余人。

(二)发挥集群优势,带动学科发展。

近年来,美术学科通过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实现教学的专业融合与交叉,以专业集群优势,获批三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此推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国内一流美术院校及高层次艺术院校,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持续扩大集群优势。对省内高校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区域内整体美术教育水平。

(三)思政融入课堂,弘扬民族精神,推广中国美学理念。

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课程思政”的形式,通过主题创作,充分发挥美术领域的育人功能,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以展览、项目推进传统文化“活化”进程,进一步推广中国美学理念。

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专业特点出发,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显隐结合的方式,通过凝练艺术元素,实现创教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雕塑作品《八一的枪》《走向新时代》荣获首届、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作品展中一、二等奖。

(四)注重“以德修艺”,践行文化复兴的社会使命。

(1)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祖国文化发展贡献美术力量。教学团队实施项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彩云南彩车》荣获“华美奖”;海埂会议中心《高原阳光》等大型壁画9幅;“习近平总书记大理考察工作”主题壁画2幅;省文联《云之上》等壁画项目高度体现教学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结合学科优势,构建并形成新时代公共美育空间。教学团队师生共同投入香格里拉、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新农村建设、公共空间文化改造,创作雕塑、壁画项目125项,面积近15000平方米。与在地企业、手艺人共同研发艺术衍生品,“艺术走进生活”等文化扶贫主题项目,提升本土文化品牌。

(5)打造美术学科品牌,辐射南亚东南亚,提升国际影响力。

打造“学术水准高、效能辐射大、影响范围广”的高水平大型学术成果汇报展。举办“IWS--中孟国际水彩双年展”“中俄艺术高校联盟美术作品展”“一带一路—民族主题创作展”“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展”“中德艺术交流展”“中意留学生教学互换”“Other where--国际艺术工坊”等系列展览项目及学术交流活动55项,参展作品4000余件,打造美术品牌。实现了学科内专业成果与教学的国际双向互通,形成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