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介绍

宋杰

发布日期:2021-03-18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宋杰,二级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云南省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民族影视专委会副会长,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科研教学带头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云南省委联系专家,全国艺术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播电视领域特聘专家,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海峡两岸电影委员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校友会云南分会会长。

编导影视、戏剧作品近百部(集),发表论文逾百篇,著有《纪录片:观念与语言》等多部影视理论专著;主编《视听视界》等多个文集;四次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四次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三次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次获云南省教育成果奖。编导的影视、戏剧等作品多次入围国际电影节并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

从事高等教育三十余年,主讲课程二十多门;创办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国内本体论影视教育和云南专业影视教育的开拓者;培养、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国内外三十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入围或获奖;所编教材《视听语言》被国内数十所大学采用;国家一流课程《视听语言》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建设点负责人。

获奖情况:

1、国家一流课程《视听语言1》

[2020年,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教司]

2、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

[2020年,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教司]

3、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学会奖”论文二等奖

[《抒情传统下的中国诗意电影》,2020 年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

4、第八届云南文学艺术奖文艺评论奖

[《中国电影的“宿命”:在戏剧与文学间徘徊》,2020年 ,云南省文联)]

5、云南省委联系专家

【2019年,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

6、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论文二等奖

【《云南电影发展的关节点:明确的定位与语言的自觉》,2017 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

7、 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9年,云南省人才领导小组】

8、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影视专业毕业联合创作实践与展映》(第一人),2017 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

9、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云南电影发展的关节点:明确的定位和语言的自觉》,2017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

10、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八届“学会奖”论文二等奖

【《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十七年”云南 少数民族电影》,2017 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

11、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

【2016 . 8 ,云南省人民政府】

12、第七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三等奖

【《银色梦境中的沉思——宋杰影视艺术论集》,2012年,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

13、第十三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纪录片:观念与语言》,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

14、 第六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三等奖

【《纪录片:观念与语言》,2010 ,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等】

15、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

【《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2009 . 10 ,云南省教育厅】

16、第十二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纪录片的精神:用视听语言进行反思和质疑》,2009 ,云南省人民政府】

17、首届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

【《纪录片:观念与语言》,2009 . 10,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18、第三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9 .6 ,云南省教育厅】

19、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

【2009,云南省委宣传部】

20、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

【2008 . 4 ,云南省教育厅】

21、第九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论云南艺术创作中的的民族性问题》,2005 ,云南省人民政府】

22、第四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三等奖

【《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2004 年 1 月 ,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

23、第三届全国“理想杯”大学电视作品展评三等奖

【《校园畅想曲》,编导,1991,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

24、第二届国“理想杯”大学电视作品展评二等奖

【《十九岁》,编导,1988,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

25、全国城市有线电视节目优秀电视剧奖

【电视剧《马帮故事》,导演,1996,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26、“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1979年,团中央】

27、“全国三好学生”

【1979年,团中央】

主要贡献:

1、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创办者:

2000 年,针对云南艺术学院缺乏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宋杰教授以个人名义向学校上书九千余字的《关于在云南艺术学院成立电影电视系的构想》,这个构想立即得到学校行政、党委的认可。之后,领导筹备、建立了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开创了云南专业影视教育的先河。

2、本体论影视教育观念的开拓者

针对国内传统影视教育过于依赖文学性思维、综合论泛滥、实践性教学薄弱、创作理念徘徊于戏剧与文学间等问题,宋杰教授与国内著名的影视教育家周传基先生一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独创意义的本体论影视教育观念。发表了《大学影视教育的基本观念与方法》、《大学影视教育的基本目的》、《我国影视教育的当务之急:培养正确的视听思维观念》等十余篇教学研究论文,为本体论影视教育开展奠定了观念和理论的基础。

3、视听语言研究的领先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生时期,跟随我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中国视听语言研究的开创者周传基先生学习视听语言,是国内最早进行视听语言理论研究的少数人之一。

三十年来,宋杰教授不但出版了国内较有影响的三部有关视听语言的专著——《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纪录片:观念与语言》、《银色梦境中的沉思》,还在国内重要的学术理论刊物发表有关视听语言研究的数十篇文论,是国内视听语言研究的著名学者,其研究水平居于国内领先位置。

4、本教学成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领导者、执行者

20年来,一直担任影视学院的院长、学科带头人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带领团队,制订了详实的、特色鲜明的纪实影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亲自担任本科生、研究生《视听语言》、《纪录片基础》、《纪录片观念与历史》、《纪录片创作》和《毕业创作》的主讲教师或指导教师。教学从不照本宣科和空谈,追求科学实证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故事、历史和社会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形成了“联想丰富、激情洒脱、风趣幽默、故事性强、讲求实证”的教学风格。

由于突出的教育教学成就,先后获得了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科研教学带头人、云南艺术学院教师名师、云南艺术学院“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5、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和教育改革项目的积极推动者

积极参与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主导的各种教学质量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领衔的《视听语言》课程先后获得校级、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还被认定为国家一流课程;所编教材《视听语言》被评为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被全国至少五十余所大学所采用(每年有数千学生使用),并成为多省市自学考试的制定教材,出版社已经五次重印,是中国影视教材中销量较大的教材之一;所著《纪录片:观念与语言》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专著,同时被多所院校指定为教材;领衔的教改项目《影视专业毕业联合创作实践与展映》曾获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2月,作为负责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6、实践性教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明确提出“实证、实践、实战”的办学原则,积极倡议“以项目带动教学”教学模式,并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完成的各个创作项目——从呈现文山老街主观印象的《老街映像》到纪录香格里拉民族歌舞采风过程的《采风.香格里拉》到》,从中国梦.云南美微电影《乡音》到抢救即将失传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云南民族音乐影像志》系列纪录片等。同时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创作了数十部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优秀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在国内外二十余个国际电影节或纪录片展演等活动中入围或获奖,多部研究生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有力地彰显了云南艺术学院纪录片和影视人类学教育的成果,为地方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创作实践上的丰硕成果,曾被评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和“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

7、“本体论影视教育”和“纪实影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者

除在本校进行教学外,宋杰教授还利用出外讲学、参加论坛、撰写教改文章、交流考察、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宣传其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曾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台湾台南艺术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传媒学院、中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横店影视学院、广东戏剧舞蹈学院、河南许昌学院、丽江师专等院校讲授《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等课程或讲座,积极推广和介绍本体论影视教育的观念、人才培养的模式、教学方法等,目前本体论教育不仅成为影视教育界具有鲜明特色的、忠实于视听本体的一种教育模式,而且这种教育模式理念逐渐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为不少影视教育机构所学习和模仿,正在成为未来影视教育的路标和发展的方向。

在纪实影像人才培养方面,利用主持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传媒系教学工作的机会,将本体论教育思想和以视听语言为中心的纪实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克隆到传媒学院,并积极支持其弟子在大连民族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将之推广应用、发扬光大。此外,还作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志影像人才培养》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授课教师和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纪实影像青年创作人才培养》主要授课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成果分享到国家纪实人才的培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