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介绍

曾静

发布日期:2021-03-18    浏览次数:

曾静

个人简介:

曾静,博士,教授,中外戏剧史论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教工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云南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要教授编剧写作、理论写作三(艺术评论)、戏剧流派与艺术批评。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CSSCI刊物及扩展版10篇,北大中文核心刊物15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编剧人才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荣获云南省第十八次、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014年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省级奖项共6项。

获奖情况:

1.2015年,论文《“少数民族电影”命题及建构》荣获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2.2015年,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戏剧与乡野艺术教育》(论文)荣获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3.2019年,获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主要贡献:

1.主要负责本项教学成果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从文学和人类学视野反观戏剧学研究,主要关注戏剧美学和戏剧人类学两个方向,尤其是戏剧人类学领域中的“田野”问题,通过聚焦民间泛戏剧和拟戏剧形态,加强戏剧“田野”理论的系统总结和田野个案的实证研究。

2.结合云南地域特色及区位特点,坚持以区域文化特色深耕专业潜力,开掘民族民间戏剧与艺术研究深度,拓展戏剧人类学研究广度。考察云南的庭院话剧、城市戏剧、校园剧团和少数民族戏剧,带领学生对民族民间戏剧及城市戏剧的生态进行考察与记录,丰富戏剧人类学在其学科领域的民族志记录与理论研究,夯实戏剧人类学课程的建设内涵。

3.积极创作原创剧目服务区域经济与国家战略,其原创作品《天边那对双彩虹》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项目支持,该作品从戏剧的艺术角度观照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的经验,着力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现实性与故事性的融合,使精神正能量和戏剧化表达相统一。